兵团技术首次入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近日,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二批)》,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兵团自然资源国土整治中心联合申报,兵团自然资源局推荐的“利用微地形营造实现干旱区植被近自然修复的关键技术”成功入选。这也是兵团首次跻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该技术针对新疆等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壤保水性差等核心问题,通过人工干预改变地表微地形,实现水分、土壤、种子局部富集,有效解决了水分胁迫制约干旱区植被恢复的难题,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已应用于新疆荒漠区矿山生态恢复及新疆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自2017年技术试点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荒漠区推广面积2000余公顷,示范效益显著。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二批)共包含24项技术,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水(含河湖岸线)生态修复、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生态修复治理、土地整治、自然生态监测评估等领域,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学化水平,更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大美新疆、壮美兵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